未解之谜,澳洲袋鼠为什么有“袋”

未解之谜,澳洲袋鼠为什么有“袋”

关于袋鼠,想必一提大家都非常熟悉,知道它是澳洲的象征性动物代表,据了解,所有袋鼠不管体积多大,有一个共同点:长着长脚的后腿强健而有力,腹部表面都有一个育儿袋。袋鼠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一般情况下只会向前走,不轻易后退,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它出现在澳洲国徽中,成为澳大利亚国徽的图案之一,即象征着澳大利亚是一个永远迈步向前的国家。

除此之外,让小编深感好奇的是,袋鼠们为什么腹部表面都有一个“袋”?这个“袋”的作用是什么,有着怎样的用途呢?经过了解,小编得出了以下的认识。

原来,袋鼠是原产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的一种生物。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而那些袋鼠身上的“袋”,是育儿袋。

袋鼠,顾名思义,身上有个袋。这袋叫育儿袋,位于腹前,由一根上耻骨或叫袋骨支撑着,用以哺育早产儿。袋鼠是原始的哺乳动物,它虽已胎生,比卵生的最原始的哺乳动物鸭嘴兽为进步,但它还没有胎盘,不能像有胎盘哺乳动物那样,生出发育完全的幼仔,而只能产出个“早产儿”,再在体外的“育儿袋”里继续发育,直至成熟。

至于小袋鼠是怎样进到袋子里去的,长期以来是一个未能解开的谜。直到最近几年,动物学家用摄像机把这个活动过程拍摄下来,才得以解开这个谜。原来,刚出生的袋鼠幼仔浑身没有毛,十分光滑,而且眼睛也没有睁开。它是靠着自己的生存本能慢慢地爬进育儿袋里去的,刚出生的袋鼠幼仔身长只有2.5厘米,体重约1克。

展开全文

据悉,袋鼠妈妈会在临产前把袋内清理干净,还用舌头从尾根到育儿袋之间的肚皮上舔湿一条窄通道,幼仔就沿着这条小路艰难地爬进袋里,分娩后小袋鼠在育儿袋中生活九个月才离开母体。

有意思的是,在前一胎袋鼠出生两天左右的时间,母袋鼠又发情、交配,怀上第二胎。这第二胎在母体中暂时停留在休眠状态,待上一胎袋鼠成熟离开母体或死亡后,它才开始继续发育,经一个多月后产出。如此反复,成年母袋鼠的子宫里基本上终年都是怀崽状态,据悉,这是动物界中很少见的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经深圳市顾问有限公司(简称欧美澳移民)独家授权搜狐媒体平台刊发。本文是欧美澳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允许,请勿转载!

想了解更多移民细节,可拨打咨询热线:400-138-2688,或关注微信公众号:eurusau。也可以登录欧美澳移民官方网站,各国移民权威政策资讯,实时更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